GB 4943.1-2022《音视频、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设备安全要求》是我国电子电气产品安全领域的重要标准,其中对电池温度控制提出了严格要求。标准不仅整合了音视频设备和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要求,还对锂电池等储能装置的安全性能做出了更细致的规定,特别是在温度控制方面设定了明确的技术指标。
GB 4943.1标准对电池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做出了明确界定。根据标准要求,锂电池在常规使用环境下的表面温度不应超过60℃,这是电池安全工作的上限温度。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数电子设备制造商通常将工作温度上限设定为更保守的55℃,以提供额外的安全裕度。标准同时规定,当电池温度超过最高充电温度时,充电电路应自动切断;当温度低于最低充电温度时,充电电流应受到严格限制,不能超过制造商规定的最大值。
该标准将电池温度限值分为多个层级进行管理。对于金属外壳等可接触部件,短时接触的温度限值为70℃(TS1级);对于非金属材料,温度限值则根据材料特性和接触时间长短有所不同。在稳态工作条件下,测试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5℃±5℃的范围内,这是评估电池温度性能的基准条件。这些细致的规定确保了电池在各种使用场景下都能保持安全稳定的工作状态,避免因温度异常导致的安全事故。
GB 4943.1-2022标准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电池温度安全防护体系。标准要求电子设备必须配备温度监控和保护电路,当检测到电池温度异常时能够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在充电过程中,如果电池温度超过规定的最高充电温度(通常为45-50℃),充电器应自动停止充电;当温度低于最低充电温度(通常为0-5℃)时,系统应限制充电电流,避免低温充电导致的电池损伤。这种双重保护机制有效防止了电池在极端温度条件下的过充或过放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