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RoHS 2.0,即《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的修订版,成为衡量电子电气产品环保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旨在科普RoHS 2.0检测项目,帮助读者了解这一环保标准的核心内容。
RoHS指令由欧盟制定,旨在限制电子电气产品中的有害物质使用,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RoHS 2.0作为RoHS指令的最新版本,于2011年生效,并在2019年7月22日强制实行。相比于RoHS 1.0,RoHS 2.0在限制物质种类上有所扩展,从原先的六项增加至十项,提供了更严格的环保要求。
RoHS 2.0所限制的十项有害物质分别是:铅(Pb)、汞(Hg)、镉(Cd)、六价铬(Cr VI)、多溴联苯(PBBs)、多溴二苯醚(PBDEs),以及新增的四项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包括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邻苯二甲酸二丁基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这些物质的浓度限制除镉(Cd)为0.01%(100ppm)外,其余均为0.1%(1000ppm)。
RoHS 2.0的管控范围广泛,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电子电气设备。这包括大型家用设备、小型家用设备、信息技术和远程通讯设备、消费类设备、照明设备、电子电气设备工具、玩具休闲和运动设备、医疗设备,以及其他任何不在上述类别范围内的电子电气设备产品。此外,电缆及用于维修、属于再使用功能或是增加容量的零配件也纳入了管控范围。可以说,RoHS 2.0几乎影响了市场上所有的电子电气设备。